• 論文
主辦單位: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有限公司、中國煤炭學會學術期刊工作委員會

“科技先鋒”專題(《智能礦山》)

來源:智能礦山

《智能礦山》常設“科技先鋒”專欄,面向礦山智能化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杰出代表征集文稿,講述其智能化礦山建設及科技創新的故事、推廣其科技成果。

行業視野

智能化

類別

0個

關鍵詞

5位

專家

7篇

論文

2293IP

點擊量

6342次

下載量
  • 作者(Author): 李杰

    摘要:1997年,李杰從陽泉煤礦技工學校畢業后,開 始從事煤礦生產工作,至今已25年。剛接觸煤礦 生產工作初期,李杰曾說:“雖然在學校已經學習 了較多的理論知識,但在工作中見到真實設備,不 知如何下手……”。在第一次跟隨師傅下井處理電 氣設備故障時,李杰看到擺放各式各樣的綜采電氣 設備,一臉茫然,深知自己對電氣設備技術和經驗 的儲備還差很遠。自此,他向工友們借取電氣設備 維護、檢修、設備故障解決方法等相關書籍,利用 日常閑暇時間系統地學習理論知識、請教實操技術 和經驗,做到熟知標準、掌握實操、夯實理論和 技術基礎。知識的獲取是日積月累的學習和沉淀, 李杰也逐漸從一個青澀的學徒成長為一名技術大 拿。好學、好問、好知、好鉆研的李杰現已擁有精 湛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并多次出色地處理了煤礦 井下綜采電氣設備技術故障,他也被工友們稱為 “礦山華佗”,如今更是成長為智能化礦山建設 的先鋒者。
  • 作者(Author): 馬程

    摘要:扎根煤海13年來,馬程始終鏖戰在煤礦 機電與智能化建設和管理第一線,作 為主要技術負責人完成了“特大型綜 采工作面智能化研究”“無人智能倉儲超市建設 應用”“礦井行車安全防護技術應用研究”“礦 井跨組織多專業設計協同及數據業務協同技術研 究”“采煤工作面超長距離供液系統優化技術應 用”“榆北煤業5G+智慧礦區建設研究與實踐”等 多個重大科研項目。他是企業發展的開拓者、企業 成長的見證者,更是企業壯大的建設者和中流砥 柱; 他面對工作,勇于當先鋒,敢于挑重擔,在 平凡中非凡,將青春獻煤海,在煤海中追夢。
  • 摘要:2022年4月26日,從共青團陜西省委、 陜西省青年聯合會獲悉,陜西陜煤黃陵礦業有限公司一號煤礦(以下簡稱黃陵一號 煤礦)副礦長焦穩鋒被授予第20屆“陜西青年五四 獎章提名獎”。
  • 作者(Author): 方新秋

    摘要:2008年6月,一位學者在題為《無人工作面采煤機自主定位系統》論文中率先提出了利用慣性導航技術,并基于環境特征、路標識別和GIS技術來提高采煤機自主定位精度的設想。時隔3個月,該學者的另1篇題為《煤礦無人工作面開采技術研究》的論文在《科技導報》2008年第9期發表,論文基于“科學采礦”理念,首次指出了國內煤礦無人工作面開采的關鍵技術:采煤機自動調高、采煤機自主定位與導航系統、煤巖界面自動識別、井上井下雙向通信、采煤工藝智能化等。以這2篇論文為發軔,該學者帶領團隊在智能工作面采煤機姿態高精度感知、液壓支架姿態智能感知、工作面刮板輸送機直線度光纖感知、開采環境智能感知與安全決策、智能化監測儀器與裝備研發等方面進行科研創新,十四年如一日地默默耕耘,建立了煤礦智能工作面開采成套技術體系和煤礦開采光纖智能感知成套裝備與技術,并將科技成果應用服務于中煤能源集團、山西焦煤集團、華電煤業公司、晉能控股集團、山東能源集團、華陽新材料科技集團等大型礦區40余個礦井,助力礦區實現智能高效安全生產,探索出一條煤礦智能化開采的科研創新之路。這名學者,就是中國礦業大學的方新秋教授。
  • 作者(Author): 任懷偉

    摘要:煤炭是我國的基礎能源和重要工業原料,是國家能源安全、支撐工業生產和社會民生的重要戰略物資。在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建設多能融合的新型能源體系過程中,煤炭擔負著能源穩定供應“壓艙石”和結構化升級“穩定器”的作用,肩負著保障國家經濟社會平穩運行,確保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使命。當前煤炭工業正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對煤礦智能化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2020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八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吹響了加快我國煤礦智能化建設步伐的新號角,指明了我國煤炭工業智能化發展的方向;2021年,國家能源局正式頒布《智能化煤礦建設指南》,指出了我國煤礦智能化建設的原則、目標和技術架構。煤礦智能化已成為煤炭行業的技術共識和發展趨勢。身處全國煤礦智能化建設浪潮之中,作為煤炭行業科技創新引領企業——中國煤炭科工集團首席科學家的任懷偉,以煤炭人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深耕煤炭裝備領域13載,以實現煤礦高效智能開采、提高煤礦工人工作幸福感為己任,積極投身于煤礦智能化研發創新工作中,立志探索出一條煤炭高效、智能、綠色、安全開采之路。
  • 作者(Author): 祝釗

    摘要:祝釗研究員,博士,碩士生導師,現任中煤科工集團沈陽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先后榮獲中央企業青年崗位能手、撫順市特等勞動模范、撫順市功勛職工、孫越崎青年科技獎、遼寧省五一勞動獎章、遼寧省十大創新能手、遼寧省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2015年入選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2020年入選遼寧省“興遼英才計劃”青年拔尖人才。為充分發揮其模范帶頭作用,遼寧省、撫順市和中國煤炭科工集團工會分別為其成立了“祝釗勞模創新工作室”。研究方向為煤礦機電及自動化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先后主持或參與完成國家及行業科技攻關項目10余項,其中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3項,獲得省部級科學技術獎2項(排名1);在Ei等權威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3篇(第一作者);授權發明專利6項(第一發明人),獲得中國專利優秀獎1項(排名1);制定行業標準2項(第一起草人);完成項目取得礦用產品安全標志證書67個。長期堅持創新驅動自主研發,科學合理布局產業發展,積極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累計新增產品60余項,為沈陽研究院經營創效摸索出一條科技創新、智能引領的產業化發展新模式。研制的“具有主動防護功能的瓦斯管道輸送三防裝置”獲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學技術一等獎;研制的呼感式動力送風濾塵呼吸器獲得首屆全國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金獎;研制的集防護主機、呼吸面罩于一體的輕量化智能呼感口罩獲得第三屆中央企業熠星創新創意大賽一等獎,2021年1月,智能呼感口罩被列入國家應急管理部《國家應急管理綜合行政執法裝備配備標準目錄》。

主辦單位: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中國煤炭學會學術期刊工作委員會

©版權所有2015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和平里青年溝東路煤炭大廈 郵編:100013
京ICP備05086979號-16  技術支持:云智互聯
最近最新日本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