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文
主辦單位: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有限公司、中國煤炭學會學術期刊工作委員會

西藏阿里北部羌塘地塊內部的第四紀活動斷層及其變形機制

2022-12-27 免費下載

作者:吳中海,張旭東,韓帥,史亞然,高揚,葉強,尼瑪次仁

作者單位: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自然資源部活動構造與地質安全重點實驗室;中國地質調查局新構造與地殼穩定性研究中心;西藏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五地質大隊;西藏自治區地質調查院;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西藏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區域地質調查大隊


藏北高原非常薄弱的活動斷層調查研究程度和不完整的歷史地震資料等,限制了對高原內部活動構造變形特征、機制以及孕震構造環境等的深入認識。


通過綜合地質、遙感和地震等資料對阿里北部羌塘地塊內部進行詳細的活動斷層解譯,結合沿阿魯錯地塹系南段昆楚克錯地塹西側邊界正斷層新發現的晚第四紀斷裂活動證據和最新同震地表破裂等,對該區的活動斷層幾何圖像及運動學特征等進行了深入分析。


研究結果表明,阿里北部的西羌塘塊體內部在第四紀以發育近南北向正斷層系統和由北西向與北東向走滑斷層構成的共軛走滑斷層系統為特征,第四紀和晚第四紀活動斷層都呈現出了高密度、彌散分布的特點,并可歸納為3類基本的活動構造變形樣式:共軛走滑斷層及其伴生正斷層作用、彌散式正斷層作用和剪切裂谷式正斷層作用,其中大部分正斷層與走滑斷層主要是作為相對獨立的構造類型來共同調節區域內近東西向伸展變形的,這些特征指示藏北高原內部變形更符合“連續變形模式”而非“剛性塊體擠出模式”。


同時發現,沿昆楚克錯地塹西緣主邊界正斷層發育的最新地表破裂總長度僅約400 m,最大垂直位移約0. 8 m,推測可能是1955年革吉縣納屋錯東MW6. 5強震事件的結果?;谛碌难芯拷Y果,推斷阿魯錯地塹的第四紀正斷層作用及相對頻繁的歷史強震活動,可能是孕育2016年阿魯冰崩災害的關鍵內動力條件,這警示需重視高原腹地活動斷層作用與冰川失穩災害之間的內在成因聯系。


論文鏈接
  責任編輯:宮在芹
今日專家

博士,副教授。2013年1月畢業于北京科技大學礦業工程專業,獲博士學...

亮點論文

能源安全是國家安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全球地緣政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蔓延的影響,我國能源安全面臨嚴峻挑戰。綜合高效利用國內能源資源、控制和減少油氣進...

今日企業

主辦單位: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中國煤炭學會學術期刊工作委員會

©版權所有2015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和平里青年溝東路煤炭大廈 郵編:100013
京ICP備05086979號-16  技術支持:云智互聯
最近最新日本在线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