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賽男,王瑜
作者單位:北京科技大學圖書館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是支持我國采礦行業基礎研究的重要基金來源?!笆濉? 2016—2020 年) 期間是我國礦業發展 的重要上升期。本文以文獻計量可視化和知識圖譜的方法,對 2016—2020 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內容及產出文章進行分 析,從項目類型、時間趨勢、重點項目、關鍵領域、以及研究熱點等方向,總結了采礦領域近年來的科研發展情況??芍獓易?然科學基金對于采礦行業領域的資助總體呈現穩定增長的趨勢,共資助各類采礦相關科研項目 1 936 項,資助總金額達到 10. 32 億元,研究主題主要分布在海底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采礦方法研究與創新、采礦權管理與價值評估、露天礦山開采工 藝研究、礦山環境污染與綜合治理保護、采礦工程問題數值模擬研究與分析等領域。
研究得到如下結論:
(1)“十三五”期間,采礦領域自然科學基金立 項數量穩定增長,相較于其他學科,本領域青年科學 基金項目占比最大( 44. 89% ) ,5 年內共有 869 項青 年課題立項,總體資助金額近 2. 06 億元,表明越來 越多的青年學者在采礦基礎研究方面取得較好成 績。同時自然科學基金委對青年科學基金支持的力 度也在逐年加大,特別是對“優青”“杰青”等青年人 才項目資助力度顯著提升,平均資助額度分別達到 了 129 萬元/項和 372. 22 萬元/項,使更多采礦領域 青年科學家能夠獲得獨立開展科學研究的機會,從 而持續穩定的為國家培養青年“可塑之才”。
(2)建設資源循環型產業體系將成為采礦行業 未來發展的重點?!笆濉逼陂g國家自然科學基 金重點資助項目中“資源循環利用”領域立項數目 與資助金額均名列第一,與 2015 年相比,2020 年我 國主要礦產資源產出率提高了約 26% ,體現出我國 采礦行業全面推行循環經濟理念,構建多層次資源 高效循環利用體系的總體要求。展望未來,采礦行 業必須通過完善相關法規改革,在礦產資源開發利 用中運用新技術、新工藝,針對礦山實際情況制定具 體的對策和方針,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資源保障。
(3)安全指標仍然是衡量礦山生產質量、生產 效益極為重要的因素,這一結論也在國家自然科學 基金項目研究中體現。2016—2020 年共有 569 項 安全科學與工程相關課題獲得立項,占所有采礦相 關課題比例的 29. 39% 。進入“十四五”發展階段, 礦山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復雜,面臨著礦產品價格持續高位、復工復產相對集中、重大災害日趨嚴 重、采掘接續緊張等帶來的風險和挑戰。應該加快 推進礦山安全科技進步及采礦智能化信息化建設, 抓緊抓牢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新機 遇,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保護從業人員生命 安全,全面提升礦山安全綜合治理效能,實現礦山安 全高質量發展。
(4)通過頻次聚類法對基金項目中的主題詞 語進行聚類,能夠反映出課題的研究重點和相關 問題,而可視性的展示會使得研究的結果更為直 觀,便于研究者進一步深入地研究?!笆濉逼?間采礦領域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研究主題大致分 為 6 個集群,也就是 6 個子領域。分別為海底礦產 資源的開發利用、采礦方法研究與創新、采礦權管 理與價值評估、露天礦山開采工藝研究、礦山環境 污染與綜合治理保護、采礦工程問題數值模擬研究與分析。從以上研究可以看出未來采礦技術將逐漸向 高 效 率、無 廢 害 采 礦 趨 勢 發 展,通 過 無 人 化、智能化采礦模式實現連續回采、深部開采甚至 海底資源開采的發展之路。
論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