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文
主辦單位: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有限公司、中國煤炭學會學術期刊工作委員會

回放|【煤炭學報大講堂第13期】“新銳科學家”成果分享會(二):沖擊地壓防治理論與技術

2022-04-12   來源:煤炭學報

  點擊這里,查看直播回放


【煤炭學報大講堂】第13期|“新銳科學家”成果分享會(二)于2022年4月16日下午舉行,本次分享會圍繞“沖擊地壓防治理論與技術”,邀請韓軍教授、張俊文教授、曹安業教授、崔峰教授、陳結教授、王宏偉教授、朱斯陶副教授與大家分享相關成果!

  

  1649735968823636.jpg

  

  線上觀看地址

  

  手機端觀看方式:微信掃描上方海報二維碼可直接觀看直播

  

  電腦端觀看方式:https://k.cnki.net/CInfo/Index/17962

  

  觀看提問:觀看大講堂直播活動,可發送彈幕向專家提問,每位專家均將在提問環節回答相關問題。

  

  主講人簡介

  

  

  1649736087835171.jpg

  韓軍,男,1980年5月6日生,內蒙古臨河人,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遼寧省特聘教授。兼任中國煤炭工業安全科學技術學會頂板防治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煤炭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110余篇。獲遼寧青年科技獎、煤炭青年科技獎。

  研究方向:巖層控制與礦井動力災害防治

  主要成果:致力于煤礦巷道圍巖控制和沖擊地壓研究?;阱^固力學載荷傳遞機理形成了錨桿結構設計的新方法;研發了適合于深部大變形圍巖條件下的新型螺紋鋼錨桿支護技術和材料;提出了巷道沖擊地壓的卸載滑脫機理和相應的巷道支護方法。研究成果為深部資源安全高效開采提供了重要支撐。

  

  

  1649736133118597.jpg

  張俊文,1977年8月20日生,內蒙古涼城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F就職于中國礦業大學(北京)能源與礦業學院,兼任巷道支護與災害防治煤炭行業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中綠盟標準化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煤炭工業技術委員會動力災害預警與防治專家委員會委員,《煤炭科學技術》青年專家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巖石力學工程學會采礦巖石力學分會理事,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煤炭學會煤礦系統工程專業委員會委員,IJMST及《煤炭學報》中青年編委。曾獲綠色礦山突出貢獻獎、煤炭青年科技獎及入選了越崎杰出學者獎勵計劃。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各類縱向及橫向項目10余項。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一二等及行業協會各類獎項10余項,第一及通訊作者發表SCI/EI收錄論文40余篇,出版《深部卸壓開采力學原理及技術》等專著3部,出版煤炭高等教育“十一五”“十二五”“十四五”《礦業系統工程》規劃教材3部。

  研究方向:沖擊地壓災害防治、礦山壓力與巖層控制

  主要成果:(1)提出了符合深部卸壓工程特點的室內力學測試新方法,獲取了深部應力恢復后的應力-應變全過程曲線,發現了“平臺特征”、“二次壓密”及“體積復容”現象,揭示了卸壓工程能量演化新特征,從理論上揭示了卸壓工程的目的和意義;(2)提出了卸壓開采結構調控防災理念及技術,完善和豐富了沖擊地壓及巷道大變形發生機理,對指導我國煤礦災害防治起到了積極作用;(3)構建了負煤柱卸壓開采圍巖結構體系,提出了負煤柱開采連續卸壓技術,為負煤柱開采防治沖擊地壓等災害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指導及技術手段;(4)提出了深部卸壓空間圍巖穩定性分區理論及遠近場協同控制技術,為卸壓空間圍巖穩定性控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及技術方法。

  

  

  1649736195668840.jpg

  曹安業,男,1982年6月26日生,江蘇鹽城人,中國礦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江蘇省礦山地震監測工程實驗室副主任,“中國礦業大學-安徽理工大學”沖擊地壓防治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江蘇省333中青年科學技術帶頭人,全國煤炭青年科技獎獲得者,中國煤炭學會科技傳播專家,江蘇省科技副總,中國礦業大學青年學術帶頭人、優秀研究生導師。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科技支撐計劃子課題、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發表學術論文70余篇,授權國內外發明專利10余項,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等省部級與行業協會科研獎勵10余項,參與《煤礦安全規程》、《防治煤礦沖擊地壓細則》、《沖擊地壓測定、監測與防治方法》等規章編制工作。

  研究方向:煤巖沖擊動力災害防控;地球物理監測與預警;礦震孕育機制與震動效應

  主要成果:致力于研究沖擊地壓預測預警、礦震震動效應的基礎科學問題,研究采動應力與動載應力波協同作用下沖擊地壓內在機理,揭示沖擊孕育過程中動靜載疊加演化誘災的本質規律;研究挖掘沖擊地壓復雜演化過程的多尺度、多元前兆信息特征,開發基于地球物理監測的沖擊地壓多元融合預測預警方法;研究礦震震源孕育機制反演方法、礦震類型分類方法及不同類型礦震震源參量特征,揭示礦震能量傳遞衰減規律及對采掘空間的沖擊擾動效應。

  

  

 1649736252389197.jpg

  崔峰,男,1986年,河南新鄉人,西安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陜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陜西省“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青年拔尖人才,獲第十屆全國高校礦業石油安全工程領域優秀青年科技人才提名獎,擔任第四屆煤炭工業技術委員會動力災害預警與防治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軟巖工程與深部災害控制分會理事、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巖石破碎工程專業委員會委員等。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作為研究骨干參與完成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支持項目等。獲省部級一等獎4項、二等獎3項。發表學術論文30多篇,其中SCI/EI檢索20多篇,1篇論文入選中國精品科技期刊頂尖學術論文;出版著作4部,授權發明專利9項。

  研究方向:特厚煤層綜放開采、動力災害控制、礦山多源災害監測與智能化分析

  主要成果:致力于西部地區采動煤巖力學響應規律及其控制研究,探索煤礦動力災害“三突一沖擊”的共性科學問題,建立融合工程設計/采掘擾動控制/煤巖改性三維聯動的動力災害控制技術體系。研究揭示了急傾斜特厚煤層動力災害發生機理,研發了急傾斜特厚煤層耦合致裂技術,提出了沖擊地壓礦井科學產能確定方法,開發了基于采動加卸載響應比的動力災害預警與調控技術,研究成果在陜西、新疆等地的煤礦轉化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促進了西部地區煤炭資源的安全開采與穩定供給。

  

  

  1649736291469549.jpg

  陳結,男,1984年12月11日生,湖南邵東人,重慶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任重慶大學資源與安全學院副院長、礦山開采與安全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主任。入選重慶市“最美科技工作者”、“重慶市學術技術后備人才”、“重慶市青年拔尖人才”、“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青年科技獎”、“全國高等學校礦業石油安全領域優秀青年人才”等榮譽稱號。獲省部級一等獎3項、協會一等獎2項、協會二等獎 2項。主持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1項,國家重點研發青年科學家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子課題1項,其它部委基金4項,作為研究骨干參與完成國家級重點項目6項,發表 SCI/EI論文98篇,一作或通訊的SCI檢索論文36篇、 EI檢索論文13篇(JCR一區論文19篇),5 篇 SCI論文入選ESI高被引論文,2篇入選當年前 1‰的 ESI 熱點論文。授權發明專利27項、軟件著作權5項、出版專著2部。

  研究方向:鹽礦水溶開采及溶腔綜合利用開發、礦山巖石力學行為理論分析、礦山巖石災變信號監測預警及災害防治技術

  主要成果:致力于建立新的巖體工程失穩判據模型及災變智能預警新技術,取得了多項創新性成果,自主研發的層狀鹽巖造腔仿真系統,面向國家能源戰略儲備地下鹽穴儲庫的長期安全性,建立了考慮多因素的鹽穴長期安全性綜合評價模型,為我國鹽穴形態設計和后期儲存安全性評價提供直接指導,已在四川久大鹽礦、中石化金壇儲氣庫等地得到成功應用;基于數據驅動的巖石災變信號學和巖石工程災害預警理論研究,提出了失穩-致災全過程信號參量的礦山巖體災變智能預警技術,開發了“滑坡體失穩前兆信息識別-智能化預測預警平臺”及“煤礦動力災害3D協同可視化智能預警平臺”,實現了底層數據實時感知、多源數據深度融合、特征參量同步傳輸、孕災過程動態分析、預警結果3D展示等功能。


  

  1649736337598444.jpg

  王宏偉,男,1981年12月7日生,山西朔州人,教授,博士生導師?,F就職于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力學與建筑工程學院,兼任《International Journal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煤炭學報》、《力學與實踐》、《煤炭科學技術》等期刊青年編委,《International Journal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科學編輯和中國煤炭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榮獲全國徐芝綸力學優秀教師獎、全國煤炭青年科學技術獎、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高等院校青年教師獎,入選北京市優秀人才青年骨干個人,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杰出青年科技工作者,中國礦業大學(北京)“越崎青年學者”。

  研究方向:主要從事煤礦復雜地質賦存環境與沖擊地壓相關性及致災機理等方面的研究

  主要成果:致力于煤礦復雜地質賦存環境與沖擊地壓相關性及致災機理等方面的研究,分析了復雜地質賦存環境與煤礦沖擊地壓的互饋機理,研究了高應力、逆沖斷層、倒轉褶皺和巨厚堅硬覆巖的力學特性及工程動力響應規律,建立了構造應力作用下工作面及斷層構造動態失穩演化模型,揭示了復雜地質構造失穩誘發沖擊地壓的機理。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100余篇,其中TOP期刊13篇,國家卓越計劃期刊EI檢索論文30篇;出版專著3部;第一完成人授權國家發明專利7項,實用新型專利8項,軟件著作權3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2項,北京市優秀人才資助1項,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2項;作為項目骨干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2項,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項目子課題1項。負責了企業橫向課題20余項,在義馬、雞西、開灤、大同、北京等多地都開展了煤礦沖擊地壓等動力災害的機理和預測防治工作。

  

  1649736411405746.jpg

  朱斯陶,男,1990年5月24日生,湖北荊州人,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入選第七屆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獲2021年度綠色礦山青年科技獎。主要從事礦山深部開采動力災害發生機理、監測預警及防控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博士后面上基金及企業橫向課題41項。發表第一或通訊作者SCI/EI論文24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8項、軟件著作權7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2項(2項二等獎排名第1,4項二等獎排名第2)。

  研究方向:煤礦沖擊地壓/礦震發生機理、監測預警及防治

  主要成果:致力于煤礦沖擊地壓/礦震發生機理、監測預警及防治技術研究,取得多項創新性成果,揭示了煤礦開采型礦震及誘發災害類型與發生機理,構建了煤礦開采型礦震及誘發災害預測方法,提出了基于頂板裂化的煤礦開采型礦震主動防控方法,實現了煤礦開采型礦震誘發災害的源頭防控;研究了我國煤礦整體失穩型沖擊地壓類型與發生機理,提出了整體失穩型沖擊危險的評估方法和防治對策;構建了以“分類治理”為核心思想的沖擊地壓“七模塊”防治技術體系,研究成果在我國巨厚表土、巨厚硬巖、巨厚煤層、多煤層及孤島等二十余個沖擊地壓/礦震礦井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責任編輯:宮在芹

特別聲明:

本文轉載僅僅是出于傳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系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今日專家
亮點論文

由電力系統(electric power systems,EPS)、天然氣系統(natural-gas systems,NGS)之間的耦合與互聯構成的綜合能源系統(integrated energy systems,IES),對于構建經濟...

今日企業
  • 神州機械注冊資金1億元,形成了以干法選煤新工藝、新裝備研發、選...

主辦單位: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中國煤炭學會學術期刊工作委員會

©版權所有2015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和平里青年溝東路煤炭大廈 郵編:100013
京ICP備05086979號-16  技術支持:云智互聯
最近最新日本在线观看视频